【资料图】
“现在有了路灯,我们一早一晚都可以放心地出来遛弯散步,大家觉得特方便!”“安上了路灯和监控以后,孩子们开车回来更有保障了,我们觉得很放心!”1月10日,在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鱼台村,村民们围坐在集资修建的新路灯下,高兴地聊着天。
宗场镇鱼台村紧邻五粮液机场,村内的主道是一条6.5米宽的机场环建路,宽敞的水泥路给村民白天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无路灯”及“无监控”的“两无”局面使得这条白日里热闹的乡道一到夜晚便十分寂静。为了改善夜间行路和道路安全问题,在群众们的反映下,村支书发出了《倡议书》,动员村民们筹款安装路灯,让家门口“亮起来”。
“在看到倡议书后,村民们参与积极、没有半点推诿,而且很多早已不在村内居住的同乡们也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鱼台村2组组长李兴兵介绍,在这次路灯修建的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许多感动。86岁李显慧老人早已离村居住多年,在偶然的闲聊中得知家乡准备修建路灯,第一时间便提出要主动捐款,为家乡建设助力。还有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他们有的人手里本不宽裕,但也第一时间慷慨出资。短短几天,90余位村民纷纷踊跃出资,路灯和监控的采购资金迅速到位,“家乡情”是大家共同的出发点。
筹款有温度的同时,路灯安装也有“速度”。村民们自发参与打坑、埋预埋件、安装路灯……从筹款到路灯亮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伙团结一致、出钱加出力,很快弄好了这条"明路",也为寒冷冬夜注入了一抹抹温暖的亮色。
"现在村里硬件设施提升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据鱼台村党总支书记唐金平介绍,眼下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村里也将进一步动员村民们参与“坝坝会”“坝坝歌”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探索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度,积分可兑换实物和消费券,切实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宗场镇组宣委员王梓航表示,近年来,宗场镇持续将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带动基层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引领村民参与本地特色农林经济,搭建油樟特色产业链、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同时将集体经济发展与村规民约积分制奖惩模式相结合,形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文/图 朱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