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城乡基层治理、村(社区)治理专项调研,基层的情况更清楚了,更能针对基层治理存在问题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发力,从根源上攻坚克难,解决问题!”近日,宜宾市筠连县委编办副主任熊林向宜宾市第四调研组介绍调研情况时说道。
2022年7月以来,筠连县由县委编办牵头,在全市城乡基层治理改革调研背景下,深入村社区、各乡镇、各部门三个层级开展多轮城乡基层治理、村(社区)治理专项调研,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解决基层治理资源分散“统不起”,职能散弱“不好统”,部门壁垒“统不好”等问题,着力构建着力构建高位统筹、党建引领、三级联动、扁平高效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11月初,成功争取全市城乡基层治理改革试点县名额,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改革。
“调研了解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办受人员编制、职能限制,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足。”县委编办主任李华伟介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多次向上级专题报告,争取设置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统筹事业编制补充所需工作力量,明确乡镇基层治理专门机构,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全县城乡基层治理管控力和统筹力,积极构建‘村(社区)发现、乡镇呼叫、集中派单、协调整治’工作机制及管理平台,推进县、乡、村(社区)上下联动,努力实现城乡基层治理一体化。这系列举措得到了市委编办认可。”
在调查问卷中,村(社区)干部在开展的工作过程中,完成县(区)部门、乡镇交办的工作任务占比93.33%;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占比10%;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公益事业占比3.33%;开展村(居)民自治,维护村(居)民群众合法权益占比3.33%,村(社区)工作任务行政化日益严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实践举措差距较大。
下一步工作中,筠连县委编办将全面规范村(社区)履职事项,优化村(社区)组织体系和微网实格设置,全面加强村(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社区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切实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发挥网格员基层“触角”作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文 黄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