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古原
(资料图片)
如果一个人在银行有房贷,这个人想提前把钱还了,容易吗?
借钱不容易,还钱还不容易吗?
这样的奇葩事,就发生在当下。现在你想提前还贷,可真的是非常得困难。
01
银行利率大幅下调,催生了提前还贷潮。
道理很简单,几百万的房贷,一个点的利率变化,就直接造成还贷金额的巨大差距。
可是,你要办提前房贷,并不那么容易。
据《南都周刊》报道:
今年1月底,张女士想申请提前还贷,辗转联系多个银行部门,打了几十通电话,方有人接听告知,递交申请后要排队大约两三个月。
市民陈先生在大年初七开工日,直奔某国有银行番禺支行申请一次性还清组合贷款中的商业贷款部分,被告知最近的扣款时间预约到4月份。
以上信息基本属实。
国有银行还贷手续办理速度需要两到三个月,办得快一点的,是股份制银行,比如兴业银行在一个月左右。
不管是一个月,还是三个月,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信息时代,都属于蜗牛般的速度。
图/网络
提前还贷,不过是几个帐户信息的处理。
从完全信息化的系统中,完成这一切,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最多了。
只需要判断客户是不是按时还款了,他与银行之间没有纠纷,把客户的钱一收,一个确认键下去就可以完成电子手续。
需要人工办理的,不过是一纸合同和取出抵押的房本。
就这么简单的业务,银行给出的理由是,办理的人太多,所以需要排队,甚至需要排几个月。
原因只有一个,拖的时间越长,银行的收益更大,毕竟原来的利率更高。无数个客户累加起来,这就是一笔很大的利润,想尽各种理由拖延罢了。
而他们之所以可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竞争不充分。
02
银行用各种手段来阻拦消费者还房贷,违背了市场经济中的契约原则。
在合同中,消费者有权决定随时提前还房贷,这是契约中约定清楚的权利,而银行配合也是契约中的义务。
房贷带来的贷款利息收入是国内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而且恐怕没有比这更加稳定安全的业务了。
大批量提前还贷,肯定会给银行带来预期之外的利润减少。
但契约不能保证利益,契约保证的是双方的权利。
银行采取这种表面符合合同,但本质上背离契约精神的小动作,是一种不顾及商业信誉的做法。
任何契约都存在不完备的现象,房贷合同中或许没有约定提前还款你要几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这种利用契约不完备来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动,依然背离了契约精神。
因为有一方因为你人为设置的障碍有了直接经济利益的损失。同时,银行因为这种操作直接获得了非市场的利益。
也许,仅通过法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市场中有道德,有口碑,这种行动依然应该被谴责。
但这些银行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商誉的损失,对他们来说,并不会伤筋动骨。
图/图虫创意
而在更市场化的环境中,一家企业背离契约精神,不顾商誉,是典型的短视行动,最终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的。
任何一家追求在市场长期发展的企业,都将商誉视为生命。
哪怕一个小卖部,他们都无比重视顾客,给顾客的承诺哪怕没有合同,都会尽量做到,因为他如果背离消费者的利益,他马上会被反噬,小区业主群一传,他就完了。
而那些百亿千亿级的民企,如果这么玩,都可以分分钟坍塌。
但是,我们现在即使知道银行就是这么欺负人,市场能对他们构成什么影响吗?
普通的民众甚至已经习惯并接受了银行这种霸王作风。
而这一切,源于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我们享受得太少。
03
电商出现时,大多数消费者第一次被人“亲啊亲啊“地叫着,他们在这之前也没有享受过七天无理由退货。
市场化,让大部分人感受到了消费者的尊严在哪里。
而早在四十年前的国营商店,你要买东西,是要求着营业员,看他的脸色的。
▲北京金融街/(图/图虫创意)
至于银行,门口那个台阶,那个高大上的大楼,不仅是实力的象征,还往往代表着很高的门槛和无比的傲慢。
客观地说,在很长的时间内,国有银行体系的人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来看。
因为只要是企业 ,必然以服务消费者为目标,很难想象,十几亿中国人,他们的金融需求并没有被这些企业重视。
故意延长用户提前还贷时间,消费者还拿他们没办法,因为在比烂的逻辑下,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
04
对外开放,并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策。
对外开放代表着更多的准入限制将要被取消,市场中才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出现。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份额,就必定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因为,是消费者在决定企业的生死(赚钱或被淘汰),是消费者在决定生产者的资源应该怎么使用,是消费者在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
图/图虫创意
不管是银行还是任何一个行业,只要这一个行业是对外开放的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这一行业的效率、服务水平都将迅速得到改善。
对外开放,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面向全球选择商品和服务,而低效又低质的企业必然在开放和竞争的态势中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迫改变。
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