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河南滞销的蔬菜卖得如何了?
还记得哥先前推过的一条新闻吧?不少地方卖菜太难了,海了去的蔬菜成熟了无人买,农户虽然心疼,也只好打碎埋了还田,权当做肥料。
【资料图】
农民能有多厚的家底?再卖不出去,白搭一季的辛苦不说,水电人工种子化肥承包费搭进去,钱包伤筋动骨。
那天在文章中说,希望有能力的同学能帮就帮一下。
讲真,我也想帮,可虽然有号有读者,但一没采购包装销售团队,二没仓储电商物流渠道,有心无力只会敲键盘。
当然,好心人还有很多,愿意拿着真金白银去买菜。
昨天刷到一位连锁店主的视频,他手下有九十多家店,看到蔬菜滞销的新闻,决定帮一把。
怀揣一千万就去买菜了,他说,别觉着一千万多,这只是企业一周左右的进货流水。
他热情高涨,善良之心在体内沸腾。
带着采购员、订单员在大清早五点出发去收菜,结果……
撞了个满头包。
他联系了河南巩义、荥阳等8个地方,没想到关关卡卡这么多。
提前一天跟村里联系收菜,要么村里不开证明,没有证明就不能下高速。
有的地方需要村里和县里开双份证明,都不给开。
村里让找县里,县里让找市里……套起来了。
有的地方很配合,开具收菜证明,但是高速路口又是另一波人,不许通行。
怎么办?
他跟村民、村干部、县干部商量好,直接到高速路口领人总该可以了吧?
还是没法下高速。
怎么说呢,心忧天寒卖菜难,高速路口把关人并不需要担心。
后来这条视频被相关领导看到,当下正在帮着他打通采购渠道。
讲真,这位采购商撞的南墙,大概率其它采购商也都撞过。
这几天哥刷微博,很多人发起了公益助农活动,搭建渠道收集滞销农民和收购商的信息,帮忙牵线搭桥解燃眉之急。
多是本地的商超企业、企事业单位食堂到地头收菜,一下几万斤。
看在眼里,有点热火朝天的样子。
收购量很大。
但恕哥手拙,还没看到总体的收购量。
只是看到了一份数据,仅河南汝州的纸坊镇一年种植蔬菜就有800多万公斤,其中的10%销售往汝州和周边地区,另外90%则供应山西、陕西、江苏、新疆等地。
有的菜市场原本一天能销售2万斤菜,现在每天只能卖出4000斤。
当地各个单位和商超能消化剩余的九成外销蔬菜吗?
任谁听了都要愁得挠头。
要说挖地窖把萝卜白菜储存起来慢慢卖倒也不是不行,但很多农民已经懒得收了,几分钱一斤可能连人工成本都不够。
一斤几分钱,哥已经很多年没听说过这个价格了。
万万没想到,一毛一分,还有购买力。
还有更多的蔬菜根本不能存储,河南口感绝佳的生菜,涮火锅品质一流,没法长期存储。
往年,买与卖之间从信息传递到交易完成,在市场环境下都可以轻松完成。
如今,买卖的信息,被卡在了高速路口。
大家都心急。
前两天河南电视台的直播,记者开着车就去体验采购全程。
恁宽的高速路,愣是没几辆车。
合作社的人员对着镜头说,没啥采购商了。
外地采购商害怕回不去不敢来,本地的货车司机害怕回不来不敢去。
那一家合作社预估种了20多万斤蔬菜,今年基本没卖。
白菜大丰收,一毛五没人要。
司机被路上的沟沟坎坎整怕了。
想必大家也都刷到过很多类似的新闻,车门一封,司机吃喝拉撒都只能在车厢里,即便开门下车上厕所,都变得惴惴不安,毕竟被人发现难免又是一阵折腾。
话说回来,能上路总算能谋生,货物蔬菜也就有了出路,最怕那位碰墙收购商的遭遇,为了谋生为了生意也为了田间地头辛苦种出来的菜,长途奔波而来,却发现根本过不去。
兜头一盆凉水。
就是这么神奇,明明三令五申的保证高速畅通,咋还这么随意。
好在,河南的蔬菜促销政策越来越多。
11月18日河南公布了10条措施帮助农民卖菜,第一条便是严禁违法断路封路,严禁“层层加码”“一刀切”,严禁对持有通行证的车辆设卡拦截。对于“层层加码”问题,要进行专项治理,发现典型案例,进行严厉追查。
毕竟,只有路通了,其它才有可能。
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依然能刷到很多农民滞销卖菜的小视频,画面没什么精致可言,摇晃不稳的镜头,配上醒目的红底白边大字,写着售卖信息和联系人的方式。
画面外是农户的介绍,你看我家的菜,今年长得特别好,都是好东西。
他们成了不熟练的带货主播。
而另一边,郑州的网红们多了一处吸引眼球的打卡地。
有很多所谓的“鬼市”正在兴起,都在四五环外的地方,从黑夜降临开始,没有市场没有仓库的路边,大卡车小货车运来一批批蔬菜就地售卖。
几毛钱一斤的白菜,一块多一斤的西红柿,甚至20块钱都能买到一大块菠萝蜜。
东西便宜,夜市能持续到第二天一大早,所以这里的顾客不仅有普通市民,还有进出不方便的菜贩、店主。
以前,鬼市鱼龙混杂,开的时间也不长,从凌晨到三四点,出没着很多便宜的肉制品,因为来路不明难免被治理,后来,蔬菜越来越多。
如果卖菜方便,谁愿意熬夜呢?
但大家总要找个出路,把菜卖出去。
最后,问一句,你那边的菜价如何了?
新闻来源
《河南出台十条措施帮农民卖菜》第一财经
《菜烂在地里降价70%仍卖不掉 河南汝州紧急“抢救”蔬菜》第一财经
《官方回应司机下车上厕所被要求隔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