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0日讯 2月19日下午,由八光分文化和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主办的线下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活动邀请了《三体》系列责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知名科幻作家万象峰年,知名科幻作家、青年科学家陈梓钧,科幻文学评论家、四川大学科幻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振宇四位嘉宾,由八光分文化文学编辑、青年科幻作家罗夏担任主持。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包括:四川省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四川省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成都市科幻协会。
随着《三体》电视剧和《流浪地球2》电影的爆红,公众对科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在今年10月成都举办,也让成都作为“科幻之都”的称号更加闪亮。
在活动现场,姚海军作为刘慈欣的编辑回忆起了《流浪地球》初次发表的相关逸闻趣事:“当时的科幻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受到关注,编辑部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刘慈欣的作品会这样给中国科幻带来巨大的影响。刘慈欣凭借这篇小说拿到了银河奖,《流浪地球》成为现在这么热门的一个话题,既是由于电影的成功,也是基于小说本身非常好的创意。”
(相关资料图)
《三体》系列责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
活动进入到创作分享阶段,嘉宾们开始头脑风暴,什么样的作家能写出下一部《流浪地球》?万象峰年老师说:“我们很难去猜测是哪一部具体的作品,但可以猜到其中可能会有的特点:它会是兼具宏大叙事、现实主义描写和时代美学的作品。”
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巨变的今天,科幻小说本身是否需要变革?两位作家嘉宾各自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起:陈梓钧老师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书《闪耀》和《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他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受到刘慈欣老师的影响很大,但早期作品学生气很重,沉迷在高概念、设定解说里面,只有到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转换了自己的关注点。他慢慢尝试将社会层面的东西融进小说中,《对抗样本》就是这样的创作。
而《闪耀》这本书所选的篇目正好是陈梓钧老师从学生时代至今的创作总结。陈梓钧老师还能回想起早期作品创作时的清华校园生活,当时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讨论的话题都成为了自己小说创作的题材。其实创作本身是缓解现实焦虑的一种方式。姜振宇老师评价道:“陈梓钧老师很像我们早期的硬科幻作家,但像的不是他们作品的风格,而是创作的状态。”
《闪耀》
万象峰年重点探讨了他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的两篇作品《赛什腾之眼》和《飞裂苍穹》。万象峰年老师非常标志性的“高概念童话”——即现实、科幻与童话之间的相互结合,来自于他对于科幻创作的思考。万象峰年老师认为大部分科幻作品很难避免一种精英式的视角,所以如果要找到精英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桥梁,就需要借助于“童话”这样的概念来搭建。”
万象峰年老师进一步谈到,他最初创作的方法是找到好人物,再者是找到好主题,而到现在则会去寻找更多层次的主题,《赛什腾之眼》就是这样创作方式转变的体现。而更高的水平则是像刘慈欣老师,他可以在表达复杂主题的同时,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极致美学来呈现。科幻创作不能缺少对美学的探索,这种美的寻求是最优秀的作家所具有的天赋。借用李安导演的话,好的创作来自于瞬间闪现的美感。《赛什腾之眼》《飞裂苍穹》都希望通过视角的转换来超越一般科幻小说固定的主题。
活动最后,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馆长许冰表示,近年来武侯区图书馆创新提出“阅读+科普”思路,打造了成都市首个公共科幻图书馆——科幻世界阅创中心,持续推出了“全民科普·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文 刘垚 八光分文化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