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城县城驱车17公里,便来到风景如画的青德镇巴吾村四星级乡村酒店,在这独具特色的高原特色民宿中,民宿管家阿着木呷正认真整理着客房被单。
多年来的经历,从一贫如洗、到自主创业、再到致富带头人,身体壮实、留有络腮胡子,脸上总带着笑容的阿着木呷也用他的实际行动演绎着诚信为本,言行一致的双手创造财富传奇。
摆脱贫困,从小生意到货车司机
(资料图)
巴吾村,座落在青德镇4A级藏乡田园风景辐射景区地带,村庄内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乡城县到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主要道路线,也是构建的大香格里拉环线旅游的核心地段之一。然而,就在过去,一度是贫困村,收入单一,经济主要来源是靠天吃饭的虫草松茸,而生于斯长于斯的阿着木呷,早就尝到了苦日子的滋味。
1965年,阿着木呷出生在全村出了名的贫困家庭中,全家人生活在用石头简单地砌成不到25平方米的房子。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而且冬不保暖、下不遮雨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本来学习成绩偏好的他,读完初中便辍学在家,早早的担任起生活的重担。到了22岁,由于家里穷,村里虽然漂亮姑娘多,但很多姑娘都不愿意嫁给帅气的他,都不愿意过这没得盼头的穷日子。后来还是曾经的初中同学百般撮合下,有一位姑娘觉得阿着木呷对人真诚,守信用,靠得住,嫁给了他。
穷则思变,为了摆脱贫困的命运,给家人带来好生活,阿着木呷也尝试着作各种小生意。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他便拉着水果去村口卖,在虫草松茸来临之际,他把村里收来的虫草松茸,拉到出县的主要道路进行叫卖。由于日常生活中,阿着木呷很讲信用,很多村民都赊账让他先卖到钱再来付款。
水果、虫草、松茸还没来临的时候,阿着木呷也没闲着,除了家里的农活外,他还借款购买牦牛,徒步赶着牦牛去云南香格里拉各个村庄卖,一头赚50-100元左右。
由于自己的努力,加上村民的关心,逐渐阿着木呷的生活也转好了点,家里也有了点积蓄。一次,阿着木呷,背着松茸去县上叫卖,偶然遇见一位来自吉林收购土特产的老板,在交流中,老板见他诚恳,就说以后这边需要什么土特产,就让他来供应。
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让阿着木呷看见了未来。结合当时县城里车辆少,阿着木呷用仅有的积蓄,再加上朋友、亲戚处借的钱买了辆货车,在吉林收购土特产的老板介绍下跑起了运输。
自从当上货车司机后,阿着木呷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月跑两趟车,平均每趟可以净收入7000-8000元,但节约的他始终把借钱的事情记在心上。路况好的时候,专挑最便宜的旅馆住。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本是不好走的道路比以往显得更加艰辛,在山上呆1-2天是常有的事,饿的时候就啃个面包,喝瓶矿泉水就算一顿。
开办民宿,货车司机的新打算
在阿着木呷的节省下,很快就把所欠的钱还清,家里也翻修了房子,生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好多了。2015年初,阿着木呷运货到云南香格里拉去,在下货后,在和香格里拉巴拉格宗老板四郎登珠闲谈中了解到,要开发旅游。
17年来开货车的经历敏锐的告诉阿着木呷,发展旅游在未来有很大的前途。凭借跑货车以来和四郎登珠的交情和自己的执着,在四郎登珠的帮助下,阿着木呷在云南香格里拉经营起一家旅行社。但由于文化不够,加之对经营旅行社经验不够,一年下来,旅行社就经营不下去了,处于营亏状态,就算亏损了,阿着木呷还是把员工的的工资全额发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出来谋生活的,挣钱不容易,再咋么了,不能对不住大家。
虽然经营旅行社失败了,但失败给一向乐观的他没带来打击,更多的是收获。在回家后,阿着木呷也自己进行了总结,在总结后,他觉得自己家处在县乡公路主要道路上,而且所处村庄又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地段,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来往的客人又多,何不开个家庭旅游接待,说不定还挣得到钱。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阿着木呷把家里收拾了一番,并在门外竖起一块卖苹果、住宿的牌子,果然不久便有游客来买水果并住宿。苹果5元/斤,还供不应求,3亩果园里的苹果卖完了,还到县上去买苹果1元/斤,下来以5元/斤卖。由于游客多,屋头3间客房已经远远不够,有时候,游客还要打地铺。扩大规模也迫在眉睫。
当阿着木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妻子和女儿持反对意见,妻子生呷说到,以前你货车开得好好的,所挣得钱也够用了,一天还瞎想,上次开旅行社都亏了那么多,这次能卖点苹果,家里要不要有人来住,收益已经很好了,还想干嘛。
与妻子不一样的是儿子洛绒丹巴很支持阿着木呷的想法。曾经,儿子在云南香格里拉旅游景区搞了7年的旅游服务,经历让儿子有了很多旅游服务的经验,在母亲的要求下,儿子回到县上经营起一家餐馆,然而由于昂贵的场地租金和缺少人手,儿子也早打算把餐馆转让出去。
再三思索下,趁女儿上县生孩子,妻子去陪同之际,阿着木呷与儿子一合计,把儿子县上的餐馆以33万转让出去,自己再到县文旅体局无息贷款20万,搞起规模扩大建设,让民宿初具接待能力。面对妻子、女儿回来后的惊讶表情,阿着木呷安慰着说,你们要相信我,我的眼光不会错的。几年后的红火生意也悄然验证了当时阿着木呷的判断。
2017年是阿着木呷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泸州援藏工作队为他注入了50万元的发展资金,这无疑是对阿着木呷扩大规模,打造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中雪中送碳。有了资金的注入,加之自己的借款,阿着木呷的民宿也逐渐形成正式规模。到2019年民宿正式投入,当年就收入近30万。
融合带动,民宿管家念出致富经
2020年7月的一个中午,来自广州的李云一家自驾游来到阿着木呷家,看到古色古香的藏族装饰,不禁感叹道,走了那么多家民宿,来到这里一切都是原滋原味的,空气也新鲜,风景也漂亮,吃的用的也接地气,站在屋顶时,只见错落有致的白色藏房点缀在群山环抱的田园间,仿佛置身于山水画里,让人留连忘返,这才是真正的民宿。
随着生意的好转,阿着木呷也聘任当地的村民到民宿来务工,长期雇佣5名村里较为困难的村民来搞服务,每名村民3000元/月。为让村里的大学生在假期有个实岗锻炼的机会,阿着木呷在每次学生放假的时候,格外聘任1-2名大学生,进行实岗锻炼,给一样的工资。
长期在民宿服务的村民卓玛笑一笑说道,自从在阿着木呷家当服务员以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咯。
作为搞民宿有了致富经验,阿着木呷也没忘了村民,还经常去给村民讲民宿旅游接待致富的道理。起初,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村民们挣的钱大多装修房子,房子有时候三代人都还没有装修完成。阿着木呷便告诉村民,不要为修房子而修房子,要在以前的房子基础上搞民宿,等有钱了再搞装修。然而说归说,村民参与的热度还是不高。但随着后来阿着木呷生意的红火,村民也逐渐改变了认识。离阿着木呷家不远的尼玛便是其中之一。
看着如今游客在家里游玩,尼玛感慨道,以前阿,阿尼(大爷)来我家作过思想工作,当时我还不怎么信,后来看他家有生意咯,自己有想试试,就去问了下阿尼,阿尼晓得我的想法了还多热情的,在修建民宿的时候,还到家里具体指导怎么做,实在太感谢了。
在阿着木呷的带动下,现在村里已有3家发展起了民宿。而且,他还常向村“两委”建议,等条件成熟了,村里可以发展民宿村品牌,家家户户有土特产特色的、有娱乐特色的、有展览馆特色的各类民宿。
村支部书记格勒向笔者介绍说,阿着木呷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的建议很有前瞻性,也为以后村里打造民宿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下一步我们也是要借助青德4A级田园风光风景区的带动动作用,建立观光-服务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让大伙在乡村振兴中越来越富有。
从一贫如洗、到自主创业、再到致富带头人,阿着木呷经历了许多,同时也感悟了很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等这两年我把借的钱还清了,我也要多帮帮大家,多捐钱,多为国家做贡献,说实在的,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又不能带到棺材里,人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我留给娃娃的最好的就是靠双手去致富。(文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