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网1月12日讯 1月11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
2020年以来的疫情给四川文化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因此,在政策引导下,出台激励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省政协委员魏心田建议:
一、政府加大投入,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化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科技赋能,将让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并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因此,建议加强政策倾向、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首先推动内容创新,使文化产品更有内涵、更有思想,不断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其次,挖掘科技潜能,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探索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表达新路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云端”构筑起文化发展新高地;最后,促进共创共享,精准满足各区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大政策宣传,培育广大人民群众数字化艺术审美情趣,营造文化数字化建设良好氛围
为营造文化数字化建设良好氛围,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和科普宣传,营造一种数字化的文化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感受、培养数字化文化;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畅通数字化文化服务渠道;拓展线上文化服务内容,利用5G+VR/AR新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文化新型业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图 刘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