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正值环城生态公园“桥梁心动季”桥梁摄影作品征集大赛,成都摄影圈的老师们纷纷登上绿道,将78座桥梁的曼妙身姿收入镜头中。最终,活动征集到579幅桥梁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桥梁,或磅礴大气,或灵动活泼,或静谧守候,勾起绿道人关于桥梁建设故事的无限回忆。
78座桥梁 绘就绿色“同心圆”
100公里环城一级绿道贯通,121个特色园“串珠成链”。而串联起这些园区的,是78座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桥梁。这些桥的总长度为31公里,占到一级绿道长度的31%。看到这些令人惊骇的数字,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不是公园吗?怎么会有这么多桥梁?”这就要从成都的城市布局来说了。
【资料图】
成都属于环形放射状城市,核心为天府广场,一环一环向外扩展。1986年,一环路通车;1993年,二环路建成;2001年,绕城高速通车;2002年,三环路建成。在这些环线上,又放射出数条道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路亦搭桥。在这样的城市格局下,既要在成熟的道路网上“架出”一个绿道圆环,又要不影响城市日常交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搭桥。据悉,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跨越了许多城市主干道,因此在78座桥梁中,大多数为跨线桥(上跨式横过公路的桥)。
31%的道路都是桥梁,这大大增加了环城生态公园修建的难度。在技术难度高、施工挑战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一桥一景”,可想工作之复杂。那么,这么复杂的桥梁建设工作,天府绿道集团花了多久呢?答案是:三年。在这三年中,为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期推进,全体参建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盯目标任务,倒排建设工期,最终让灰头土脸的道路变身富有美感的桥梁。
2018年到2021年,78座造型迥异的桥梁陆续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般,绘就了绿道建设的同心圆。它们横跨于道路之上,既领略着城市的繁华,又吸收着自然的灵气,是公园城市最特殊、最具魅力的建筑群。
一桥是一景 创出绿道“新模样”
每一座桥的造型各有不同。而每个造型的背后,都是高超前卫的桥梁技术和绿道人的殚精竭虑。
2021年12月17日,作为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全环贯通的标志,成昆线桥顺时针缓缓转动103.5°后,成功完成转体,与引桥精准对接,引发现场人员的声声欢呼。从这座桥的建设,就能瞥见环城生态公园桥梁建设的缩影。
成昆线桥横跨成昆铁路,桥梁全长1.3公里,桥面全宽10米。在修建过程中,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不会在铁路正上方施工,而是在修好后,通过转体系统让原本和铁路平行的桥梁最终上跨铁路,到达设计桥位。成昆线桥的建设工期为18个月,涉及6项超危大工程,转体主桥梁长285米,重1.6万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顶着巨大压力,成昆线桥最终成功问世,并成为成都市最高人行景观桥塔,也是国内最大跨人行桥(慢行系统桥)和最大长细比斜拉桥。
每座桥的造型、颜色不同,它们的寓意也不同。漏沙堰1号桥寓意为“鸬鹚捕鱼”,提取传统捕鱼网中的竹编元素融入桥体形态,打造独具文化意蕴的景观桥梁;玉石湿地4号桥,则更为现代,桥身提取成都—奇迹之城Miracle中的首字母,以不同的颜色体现,形成独特的桥梁符号。
全民共创共享 感受城市“荣誉感”
78座桥梁,1个世界第一,2个全国第一,世界人行桥奖铜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四川省土木工程“李冰奖”……这是天府绿道集团交出的桥梁成绩单。奖项看似遥远,然而,市民却从这些荣誉中,共享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
日前,桥梁摄影作品征集已经落下帷幕,共有20位人气作品奖和15幅优秀作品诞生,据悉,后续将开设桥梁作品展。(文/图 刘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