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丨祝贺! 成都理工大学古地理重建团队在国际顶级地学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2-12-23 16:52:13


【资料图】

中国网12月23日讯 日前,成都理工大学古地理重建团队在国际顶级地学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Elsever期刊,IF:4.3)上发表了题为《Neoproterozoic storm deposits in western Yangtze: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 conditions during the middle Sturtian glaci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Sturtian冰期中期的一套风暴沉积记录,为雪球地球时期存在开放海域以及正常的水文循环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据了解,成都理工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沉积地质研究院古地理研究室齐靓研究员为第一作者,侯明才教授为通讯作者,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生物研究室郎咸国教授及澳大利亚皇家院士Peter A. Cawood教授为该篇论文的共同作者。该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和自然基金委0-1创新项目的资助。

“在新元古代时期,地球经历多期次的极端气候,并可能曾长期处于冰封状态,被称为雪球地球事件。而该时期在海冰的全球覆盖下,是如同‘雪球假说’所推测的洋流停滞,还是仍具有水文循环,是地学界长期一直谈论的重大科学问题。”据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上众多学者利用化石记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型等手段,先后提出在雪球地球时期的热带地区可能仍存在有大量开阔水域,但该理论缺乏相应的沉积记录,导致这一推论缺乏强有力的直接证据支撑。“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齐靓研究员、侯明才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四川盆地内部开展了野外调研工作,选取绵竹清平县小木岭剖面黄洞子沟组进行详尽的沉积学工作,并综合同位素年代学、古气候和岩浆岩等研究,取得了相关新的认识。”(王一 文/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