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放开手脚搞改革 盘活经济一池春水

2022-11-03 20:04:45

早上6点,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新四村新四天枢商贸有限公司的配送车已经满载蔬菜、鸡蛋、土鸡等食材,开始驶向璧山城区。

天枢商贸是新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额注资成立的子公司,利用新四村“城边村”的地理优势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和配送服务,2022年以来,已实现经营性收入250万余元。


(相关资料图)

2020年以来,璧山区以改革为抓手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农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改革、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利用改革等,进一步放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手脚”,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一锅饭”变成“两本账”

放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手脚”

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目不分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由于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在发展集体经济时常常感到束手束脚,缺乏动力。加上村委会成员“兼职”经营事务,村干部和老百姓都觉得发展集体经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参与性不强,农村资产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盘活。

要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必须推进“村社分账”。2021年3月,璧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开展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松绑”,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经营体制“政社合一”“以社代政”和“以政代社”的难题。

“一锅饭”变成“两本账”后,148个村的“家底”摸得明明白白。“村社分账”后,璧山对14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登记赋码,46.2万名农民变为股东。

一个村一个特色

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

2021年7月,璧山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各个村“一村一策”,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找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村集体开展劳务输出、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培训、集中群众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以及鼓励村集体承担微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道路路基等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护等。没有种子资金的,由区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通过将财政支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等方式,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

新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资成立了子公司新四天枢商贸有限公司,依托村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菜篮子”直通车直销配送,2021年便实现经营性收入69.58万元,占当年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93%,2022年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超300万元。

七塘镇将军村集体收储莲花穴院落,居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闲置房屋)后,与重庆市雕塑学会开展合股联营,用艺术活化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将普通的小村庄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艺术“打卡”地。

一村一个特色,一村一项产业,璧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为村民谋福利

村级党组织成老百姓信赖的“当家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重要举措。

俗话说,穷家难当。“村社分账”后,村集体从收益中按比例提取公积公益金,用于村集体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村里“无钱办事”的难题。

大路街道新房村低保户秦祖明因头部受过伤,与人沟通存在困难,没有就业渠道。村里成立劳务公司后,公司吸纳了35名在家村民就业,其中就包括秦祖明和其余8名困难家庭成员。公司法人和村“两委”干部不仅负责协调沟通公司的对外事务,还带着他们上工地,手把手教他们技术。如今的秦祖明有了稳定的收入,逢人就笑呵呵。

广大党员干部把村民的愁事当成自己的事,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大伙儿的“急难愁盼”,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实。(文 龙丹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