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同城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以来,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的支持指导下,建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登记注册专题工作“4﹢1”协调机制,聚焦“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目标,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登记注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成德眉资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6.97万户,占比全省五成以上,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之比达到59:100,市场主体结构明显优化。
激发市场活力,扎实推进市场准入“五统一”,即统一登记标准,依托四川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及退出一网通办;统一服务规范,开通掌上办、网上办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服务;统一信息共享,依托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数据应用中心、四川省政务服务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进市场监管信息数据与公安、税务等部门适时共享;统一协同创新,创新做法获得肯定的地区及时共享改革创新经验,区域内其他地区全面对标学习,推进协同提高,建立创新改革协同推进机制,企业开办时间统一压缩至4小时以内,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一套印章,“照后减证、多证合一”改革从之前“三十三证合一”增加至“三十六证合一”;统一新设企业服务“四个机制”,即重点项目企业服务机制、新办企业开办环节诉求处理机制、新办企业回访工作机制和企业登记容缺受理工作机制。
小区域大实践,带动引领示范效应显现。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将成德眉资地区作为登记注册工作先行先试地区,组建成德眉资政策研究小组,以统一企业名称库作为工作切入点,倡导和逐步推行登记注册部门“异地同标”,并在2020年统一了登记规范程序、企业名称行业用语规范、经营范围标准化登记,成为后续“川渝通办”名称自主申报字词库、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三统一”的雏形。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完善的载明市场主体名称变更内容或合并分立内容的《登记通知书》目前已在成德眉资实现内容及格式统一,后续将在四川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中实现自动生成,供全省各级登记机关在登记注册工作中使用。
细化服务模式,实现登记注册跨区域无感办理。成德眉资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建设,启动“重大项目直通车”绿色通道服务,为申请人提供就近服务、高效服务;制发《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办事指南》,强化专窗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服务时“一口清”。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统一优化一体化工作平台和自助打印设备,实现成德眉资申请人异地提交企业登记注册申请、登记机关远程处理和申请人异地自助打印并领取营业执照,畅通异地领照“最后一公里”。
打破信息壁垒,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关键掣肘惠企利民。2020年,成德眉资市场监管部门争取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开放成德眉资登记部门信息查询权限,实现对跨市域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数据的综合性查询统计、数据共享,同时提出登记注册电子档案互查需求,建议由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建设登记档案智慧查询系统,随后升级为“川渝通办”电子扫描档案查询系统,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依托成德眉资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在市场主体异地迁址登记注册工作中,坚持对历史档案资料互查互信,并建立异地迁移登记台账,实现迁移登记无障碍运行。2020年至2022年共有1031户企业在成德眉资完成相互迁移。
推动社区发展治理,社会企业登记在4市落地开花。社会企业已经成为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是保民生、稳就业、促发展的新生力量,得到各级政府充分肯定。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社会企业培育”相关工作要求,建立社会企业认定体系,引入专业认证机构,与德眉资做好社会企业方面的资源共享,引入“社会企业行业认定”通道,实现成德眉资社会企业认定同城化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天府股交社会企业板,为成德眉资等地的川内社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资源对接服务。截至2022年底,成德眉资认定的社会企业由2019年的39家增加到现在的193家,占全国已认定的各类社会企业总数的27.18%,走在全国前列。据专业机构统计,成德眉资社会企业在2021年共创造8.83亿元的总收入,提供4140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家社会企业提供21.34个就业岗位,累计服务约750个社区,受益居民超过110万人次。(记者 龚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