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的电视剧市场, 我想一定是“百花齐放” 。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了扫黑剧的辉煌时刻, 见证了古装剧的更新换代, 如今,市场再一次带给了我们惊喜,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年代剧的崛起了。
【资料图】
央妈力推的年代剧 ,各位看了吗?
央妈看剧的眼光从来不是盖的, 有央视这样的一流平台加持, 电视剧的好成绩已然是胜券在握了一半。
这部作品改编自路遥的小说人生, 路遥的写作功底不用多说,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都知道路遥的功力。
人生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平凡的世界, 但这部作品的深度和故事性不亚于《平凡的世界》, 其中许多亮点是《平凡的世界》所不具备的。
用力过猛的编剧
《人生之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 编剧增添了许多现实性元素。
《人生之路》的主线故事是围绕陕北农村小伙高加林的经历所展开的,高加林从小学习过人,经过十几年苦读, 他终于等来了高考逆天改命的机会。
在预考中,高加林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全县第一,为了表彰他的努力, 县领导还接见了他。
高加林所在的高家村一直没有出过大学生,质朴的高家村人都等待着高加林创造奇迹,尽管那年高考很难, 高加林还是考上了大学。
高加林到手的大学生名额在半路被村支书高明楼截获了,为了一己私利, 高明楼和教育局的马占胜通过暗箱操作让高双星顶替了高加林。
村里人只知道考上大学的是高双星, 没有人心疼被顶替的高加林, 所有人都以为是高加林考砸了。
高双星借着偷走的身份在上海过得风生水起, 还和上海姑娘谈起了恋爱,高加林在乡下种地谋生,当过民办教师,成为过县里的通讯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农村种地。
电视剧用大篇幅内容来讲述高加林后期蜕变成长, 在上海打拼的过程,讲述一代人奋斗的故事是值得鼓励的,但脱离原著,过度改编的作品真的能打动人吗?
答案是不能的, 《人生之路》上映后观众评价呈现了极端化, 喜欢他的观众把他捧上了天,不喜欢他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大肆批判,两极评价的出现从侧面印证了这部电视剧背后的问题。
问题一: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到底是什么样?
人生之路主打的宣传角度便是年代剧,年代剧想要成功获得观众的认可, 便需要靠质感和质量说话。
从质感方面来看,人生之路是可以达到年代剧标准的,在电视剧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陕北特色的设定, 从窑洞土屋到演员穿着,再到陕北民歌,导演确实做到了尽可能还原那个年代的风格。
从大层面来看,导演足够用心了,可从小细节看, 这部剧的质量完全不过关, 尤其是那些关于农活的戏。
问题二:女主角家的条件到底有多“壕”?
在剧中有这样一个名场面,女主角刘巧珍开着父亲的拖拉机进县城,从上车到熄火一气呵成, 刘巧珍的架势完完全全就是一副老司机的模样。
如果说刘巧珍生活的是现在这个年代,我能理解,毕竟拖拉机不是什么新鲜物了,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买的起,可她生活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候的陕北农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穷”。
生活在黄土高原之上的农家人,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高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 刘巧珍家虽然是当地条件比较好的一户人家,但也不是大富大贵。
在那个年代,拖拉机都是稀有物,花大价钱还不一定能买的上,买了不好好爱护, 天天让女娃开着拖拉机到处跑是什么鬼? 一会开拖拉机去县城,一会开拖拉机去见男人。
编剧你觉得一个没嫁人的姑娘每天在外面晃悠,现实吗?
问题三:遍地二八自行车的高家村真穷吗?
除了拖拉机,在剧里还有昂贵的二八自行车。
在那个年代, 有辆二八车真够炫耀一年的, 毕竟二八自行车是真的很贵。
在高家村,二八自行车可不是什么稀罕物,村子里的小年轻平日里没事就爱骑着二八车上山飙车, 那小车骑得跟要飞似的。
想开二八飙车的名场面,大家看一看人生之路的前两集就够了, 小伙子不是在骑车时真的在飞。
二八自行车的出现再次证明了编剧的不专业, 昂贵的自行车出现在穷乡僻壤是有些离谱的。
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有谁舍得把二八车这样糟蹋呢?有二八车的人恨不得每天把车擦得锃光瓦亮, 骑车翻山越岭这样的事正常人都干不出来。
如果高家村真的是二八遍地跑,拖拉机随便开,那高家村的人还读什么书啊, 早就发家致富了。
可是你看看,《人生之路》里的高家村也没有盖上二层小楼, 村支书连儿子在城里结婚都得借钱, 这样的设定前后不矛盾吗?
答案是很矛盾,矛盾到让人看不下去, 编剧把观众当小孩哄, 观众被强迫这接受有失偏颇的作品,这种不对等的输出本身就是不专业的。
狗血的人设
拍年代戏,就要拍好, 不要搞成四不像的样子哗众取宠。
高家村的穷只是假象,我看高家村的各位都是隐藏的富豪。
怪不得高家村的“万元户”马栓低调了, 原来是村里的富豪一抓一大把。
编剧真有你的,让你写年代剧,没让你写全员暴富的年代剧啊,这样的思维真的是超前了,或许别人能接受,我真的接受不了, 这剧看的太崩溃。
看了二十几集《人生之路》,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男主太励志了, 编剧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是一种努力向上的励志观,这点在高加林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承认高加林是一个有才情的男人, 文字功底深厚,文学天赋超乎常人,能成为高家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足以说明他的与众不同。
男主角的定位很明确, 主打一个逆天改命, 可把男主角写的越来越渣是什么操作呢?
前期的高加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他一边享受着刘巧珍五年的无私付出,一边和高干子弟黄亚萍打的火热。
游走在两个女人间的高加林没有一丝烦恼,他肆无忌惮的享受着所有的好。
心底的偏见
高加林被编剧改的很矛盾, 我相信编剧的出发点是好的, 只不过是用力过猛了。
高加林的变化完完全全是被欲望影响的,靠着叔叔的关系,高加林进了城获得了县里领导的青睐,靠笔杆子过得如鱼得水, 如果不是张克南妈妈出来搅浑水,高加林的中期结局不会那么惨。
高加林在县城生活的越久越看不起村里人,看不起巧珍。
刘巧珍对高加林全心全意地付出,不求回报, 这在我看来是一份无比真挚的感情。
高加林是如何对待这一片真心的呢?
高加林把真心当成了理所应当, 和巧珍谈恋爱却不和她谈未来,一味否认两人的关系只为留住自己的面子,害怕巧珍给他丢脸,在朋友领导面前跌份子。
刘巧珍并没有高加林认为的那样不堪, 没读过书是巧珍的短板, 但不是巧珍致命的缺陷。
巧珍长得好看, 她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贤惠 ,操持家务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和高加林谈恋爱的时候,刘巧珍也是竭尽全力对高加林好,除了嘘寒问暖,刘巧珍还会制造小惊喜给高加林, 为了表示对高加林的祝福,巧珍在山林间拿布条子写祝福语。
娶了刘巧珍后半辈子多半是享福的, 看看马栓和刘巧珍的婚后生活就知道, 刘巧珍到底多贤惠。
高加林错过巧珍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看到巧珍出嫁时, 高加林泯灭的良知终于被唤醒了 ,那一刻看着远走的花轿,他才知道自己爱的到底是谁,这一别就是一辈子。
《人生之路》这部剧有缺陷,也有亮点,从整体来说,它不算一部年代剧,更 像是一部披着年代剧外衣讲述一代人恩怨纠葛的感情戏。
难怪大家都给《人生之路》差评,人生之路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好, 打着年代剧的旗号谈情说爱, 俗套的剧情、狗血的剧情、离谱的人设……不给差评真的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