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是什么样子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益母草茎呈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至60厘米,直径5毫米,表面灰绿绿色或黄绿色,密被糙伏毛,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多脱落皱缩破碎,完整叶片灰绿色,下部叶掌状3裂,中部中割裂成多个长圆形线状裂片;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轮伞花序腋生,花紫色,多脱落,花萼茼状,宿存,内有小坚果,气微,味淡。
益母草的种植
1、间苗补苗
当苗高5~7㎝时开始间苗,间去弱苗、过密苗,可分2~3次进行,当苗高15~17㎝时定苗。条播者按株距10㎝,错株留苗,点播者每穴留苗2~3株。定苗时如有缺窝、缺株,应随即补植。生产实践证明,益母草每亩基本苗达3~4万株时产量最高。
2、中耕除草
应适时中耕除草,使地面疏松,无杂草,为益母草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通常需进行3~4次,原则是经常保持畦面无杂草。益母草种植密度大,中耕宜浅,以免伤苗,除草宜勤。
3、施肥
一般应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肥料以氮肥为主,最好是有机肥。每次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饼肥50㎏,尿素3~5㎏。幼苗期可适量减少尿素用量或不施用,以免“烧苗”。
4、排灌
天旱应及时浇灌,以免干旱苗枯;同时雨后应及时疏沟排水,以免地面积水,使植株溺死或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