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法律监管严格、技术壁垒较高和市场需求巨大等三大特征。在医疗器械物流领域,仓储及配送是众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包括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今天,老张就为大家揭底北京医疗器械仓库的三大主流租赁模式,大家瞧好咯!
首先,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内外资融资租赁商医疗租赁业务规模达783.2亿元,成为融资租赁业务新的增长点。
那么,具体到仓库租赁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
北京医疗器械仓库租赁模式一——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设备仓库租赁。
具体就是对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直接融资,用于支持其扩大生产、周转资金等用途。
准入条件——市场销售收入排名前20前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融资额度——最高给予其上年销售收入的30%
北京医疗器械仓库租赁模式二——
医疗器械仓库联合租赁模式。
合作要点——选择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专业仓库租赁公司厂商提供回购担保。
北京医疗器械仓库租赁模式三——
厂商仓库租赁模式。
具体指基于厂商信誉对其代理商和终端客户提供融资租赁。针对合作厂商综合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在额度内由厂商对融资租赁风险承担最终回购责任。
厂商仓库租赁因操作琐碎,参与方较多,不适宜单体价格低的医疗器械操作,重点推广国内厂商,如国外厂商有机会亦可参照执行。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需求的持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根据2008-2017年医疗设备销售额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估算2018-2022年的销售额,且医疗器械市场渗透率每年增加2%,那么到2022年,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额有望达到1484亿元,市场渗透率达到38%。
然而,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设备更新周期缩短加速设备升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医疗的产业链逐步成型,医疗设备升级周期缩短,产业升级加速。随着我国医疗消费升级,医疗技术行业进入“S”增长曲线陡坡位置,大大驱动新增设备升级需求。
随着“带量采购”“高值耗材治理”等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资源和渠道加速整合。在医疗器械市场的逐步发展和不断扩容下,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北京、上海、湖北、河南等省市已经开始推行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工作,并发布了相应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积极推动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