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很大,山海云间,从一城到万邦,日复一日,无数旅客来往穿梭;国门又很小,纤毫之间,守一盏微灯,年复一年,凝心静气识伪辨假。
证件研究是门静功夫,人要静,方能在“高深莫测”的行当里“登堂入室”;手、眼也要静,才能在现今这个证件伪造水平“魔高一尺”的环境下,火眼如炬、出手如电,实现“道高一丈”捍卫国门安全;还得要心静,只有心静了,才能在不断变换光源的世界里,在一切放大和缩小的空间中,在所有真真假假的相遇时,一直坚守下去。
白云边检站执勤三队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前排从左至右:朱丽贤、何懿华、王灿、林惠玩、吕晓云,后排:周智敏、邵璐、李少芬、李若瑜、吴珠玛)。
然而,在白云机场(12.540, -1.04, -7.66%)口岸做证研,要熄灯静心,谈何容易。白云机场口岸位于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花城广州。这里空路繁忙,平均每一分钟便有一架飞机起落,一条“空中丝路”从这里出发,连接起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同事,口岸出入境人员之复杂,在全国也鲜有出其右者。
繁忙空港,日以继夜,守卫国门平安的,是台前和幕后的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边检站证研队——白云边检站执勤三队,一支20人的队伍,接下了白云机场口岸证件鉴别工作。敢担当,靠的不仅是一腔孤勇,更是扎扎实实的本事。
在庞大客流的白云机场口岸,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静心做证研,很难。
这个“难”首先源自业务需求上。“(白云)一天的证件鉴别需求量比较大,既有边检执勤队送来的,也有证研队在高峰期去抽查的,还有一些外单位的认定需求,同一时间有好几本证件待认定是经常的。”证研队负责人接鹏笑着说:“边检机关证件鉴别对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真伪认定有很多测量和比对上的数据要实验,遇到一些冷僻的证件。光要找到匹配的证件样本这第一步就很难。”
而对于白云边检站执勤三队来说,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证件工作,因为口岸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航班不可能等一个结果太久。
很多证件送过来只是存疑,很有可能最后认定是没有问题,为了不耽误旅客的行程,他们只能争分夺秒。地方出入境的同行对于他们的速度都不可思议,有时候遇到一些需要认定的(证件),也会拿过来找证研队帮忙。
一本证件要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极速”认定,也实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完成,全依仗证研队上上下下的“专家型”移民管理警察。
这支队伍里,有10人从事证研工作超过6年、有6人从事证件研究超过了10年,具有副高级警务技术资格的移民管理警察占到了全队一半。仅仅是最近三年,这支“专家型”队伍陆续编写了多部证件研究教材、课件。研究战果丰硕,实践战果累累,赢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肯定。
证研队受邀参加2019(第三届)防伪与智能追溯技术高峰论坛。
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拼”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人夸赞的“专家”背后,也是不为人知的付出。
“从建队开始,大家就很‘拼’,也很快“拼’出了好成绩。这是一个正循环,成绩鼓舞着大家,一路就‘拼’到了现在。”证研队“元老级”移民管理警察何懿华回忆,2001年,白云边检站设立证研室,成为全国边检机关最早成立证件研究机构的单位之一,2015年白云边检站设置证研队,成为专职负责证研工作的基层科队。回顾近2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史,何懿华总结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拼”字。
。
这个拼,是和看不见的对手隔空“亮剑”,于方寸证件上拼智慧和胆识、拼经验与意志;这个拼,也是和自己角力,拼认真细致,也拼“沉得下心、豁得出去”。
“我们使用的高精度多光源文检仪、电动体视显微镜、证照采集仪和证件阅读机等仪器,都是目前国内移民管理系统内技术最先进的。”何懿华对这些“宝贝”如数家珍,回想当初刚刚接触证研工作的时候,何懿华坦言“这些想都不敢想。”
2004年走上证研岗位的何懿华,此前并未接受过文检鉴定方面的专业培养,证研室当年也没有如今完备的仪器。“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一台文检仪4个人倒着用,时间紧的时候为了查证光源,还要跑到前台去调看。”一路走来,何懿华和她的同事们一系列“大考”,人“考”成了专家,队伍也越来越专业。
“考试,是这些年工作的一个注脚。”何懿华说,“这些年随着口岸形势的不断发展,伪假证件情况越来越纷繁复杂,我们与外国移民机关工作接触也越来越多。”相较之下,何懿华觉得自已对防伪技术原理还是知之甚少。为此,她开始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证件防伪技术,利用休息时间查找国内外专业资料近百万字,翻阅超过200多个国家近千种证件样本归纳总结防伪技术。
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她,还用6个月时间啃下了多本国内外有关电子护照的书籍文献,采集近千本各国电子护照芯片信息,通过反复的比对、研究、试验,理清了复杂的电子芯片防伪机制原理。
。
从门外汉到大专家,何懿华“拼”着走了6年:2010年她被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选为专家级证研人员。而她,还在“拼”着走下去。2012年到2014年,何懿华被选派赴澳大利亚攻读“堪培拉理工学院法庭科学之文件检验”课程,并成功取得毕业证书,成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仅有的4名取得该项权威课程学业证书的证研人オ之一。
“证研这条路没有捷径,只能专注去做,不断拼搏、钻研。”何懿华说着,眼神坚定。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何懿华的经历,是这支一路“拼”着走过来的队伍的剪影。在白云边检站执勤三队,大家都是这样拼了命的干。
夕阳薄暮,倦鸟归林。华灯初上的傍晚时分正是白云机场口岸旅客出入境的高峰期。证研室虽没有候检大厅的喧闹,电话却也响个不停。
“花成,这本证件请鉴别一下。”当值旅检队移民管理警察站在门外,手持证件焦急地说。花成——何懿华的徒弟,还没来得及把话简放回座机,就点着头接过证件,立即开始了鉴别任务一一确认一枚疑似有问题的验讫章。
只见她拇指轻拨翻开护照,常光、侧光,眨眼功夫这本护照道应发书已在花成手里查过一道,她心中有了大致判断。“通过反复检验,基本可以确定,这枚验讫章是被涂改变造的。”花成和门外等待的移民管理警察交代一声,接着便按规定流程,出具认定意见书,一切有条不紊,一气呵成。案旁的盒饭,却早已在指针滑过的分分秒秒中凉透。
工作的十分自信,来源于背后的百倍付出。鉴别证件干脆利落的花成,曾因参加国家移民管理局证件鉴别中级教材编写工作,两次推迟婚期,没有人知道她在面对爱人时的犹豫与难言。
2019年新婚燕尔的她,本该度度蜜月,但听到总站要编写证研培训教材,她再次毅然接下任务,推后了两地分居的探亲假,全心投入教材编写工作。
花成的队内“闺蜜”龚婷,也和花成有着一样的爱好——愿意为了证研工作“舍身”。
学医出身的龚婷,带着医者的细致,在证件研究的汪洋大海里锻打本领。她的心得也是拼,舍了身般的拼。她曾赴多个兄弟边检站交流经验。在西藏授课期间,她吸着氧气一字一句讲解,直到班里的每名学员都弄懂吃透。
从接鹏、何懿华到花成、龚婷,还有更多的证研队移民管理警察都在日以继夜钻研奉献。他们总是做得很多,说得很少。只要有时间,他们更愿意做的,还是琢磨证研课题。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白云边检站执勤三队,及仿佛有一种别样的魔力,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无论老少,都怀着一颗朴素匠心,在无声岁月里静静打磨着自已的证研技术。
他们沉心静气,练就一手堪称绝巅的精微功夫;他们惟精惟一,以无限忠诚与热爱,矢志不渝地雕凿大国之门,让巍峨庄严的神圣国门,凛然不可犯。
供稿:广州边检总站白云边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