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近18亿海外公司商誉后,蓝色光标还有商誉减值风险吗

2021-04-24 14:17:06

4月19日,蓝色光标发布公告称,国际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欧美的两家知名基金将收购蓝色光标旗下Vision7、We Are Social(含Metta)以及Fuse Project四家全资子公司6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蓝色光标还将持40%股权。合资公司将不再纳入蓝色光标合并报表范围,而这四家公司的总体估值达到3.5亿美元。

引入战略投资者,蓝色光标得到的不仅有可观的资金,同时还将剥离这四家公司背负的18亿商誉。从蓝色光标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9月30日,蓝色光标商誉是48.41亿元,剥离后,接下来仅剩余30亿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将下降到35%以下。那么这些商誉有无减值风险?

首先,蓝色光标产生商誉的所有并购基本都在2015年底前完成。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公司也都完成业绩对赌,五年没有做大额商誉减值。

从财报看,蓝标这五年的净利润连年增长,现金流充足,扣非净利润一直在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

数据来源:蓝色光标财报

其次,拆解下蓝色光还剩下的那30亿商誉构成完全无减值风险

这30亿商誉中有60%,即18亿元左右,集中在该公司增长最快的移动传媒和出海板块,也就是当时并购多盟、亿动带来的商誉,这块业务多年来已经贡献了5-6亿元的毛利。

我们可以从蓝标2020年5月给深交所的回复函中看到:移动传媒和madhouse就是基本做出海、数字广告这块,是蓝标营收增长最快、占比最大的板块。而移动传媒与Madhouse的出海广告投放业务收入在几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实际收入已远超收购时的预测收入。

此外,剩下的12个亿所对应的业务归属在整合营销板块和数字广告板块,也处在稳健成长中,这部分业务分布在毛利很高的今久,转OTT业务3年、每年利润都有1亿左右的博杰,以及数字经济影响快速增长的游戏广告业务的思恩客。

事实上,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做商誉减值测试,这个结果都是经过专业机构反复评估过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蓝标暴雷的可能其实极小。

众所周知,只要发生并购就一定会产生商誉,但真正危险的不是商誉,而是并购时的商誉过高和业绩不达标造成的商誉减值。对于营收持续大幅增长、五年净利润连续增长、现金流充足的蓝色光标来说,完全无商誉减值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