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不上市,看头部4大OA厂商的研发路径利弊

2021-06-10 11:29:15

华为董事会秘书江西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解释华为为什么不上市?他说:“华为要保持长远的发展战略,就是坚持研发投入。如果华为一旦上市,追求短期利益的外部投资者和股东,不会允许华为每年拿出1000多亿元投入研发,因为有一些研发投入是有风险的。”

今天,就从华为不上市,来分析一下国内主流4大OA厂商的发展途径,上市对产品研发投入是利是弊?

OA第一股泛微研发投入低于华为

目前,国内主流OA厂商分别为泛微、致远、华天动力和蓝凌,恰好这4家中,前俩家选择了上市,拥抱资本市场;华天动力和蓝凌则坚定独立自主发展,对上市说NO。4大厂商可谓走了两种截然不同道路。

很多企业在上市时,对外宣称,募集资金可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下面,就根据公开披露的2018年—2020财报,来对比一下华为和OA市场收入排名第一的泛微研发费用率(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百分比)情况:

从上述表格对比可以看出,泛微分别比华为低2.6%、2.36%和2.5%,华为研发投入明显更高。

如果说,泛微和华为所处行业不同。那么,同样作为上市的ERP办公软件用友,2019年研发费用率为19.2%,比泛微足足高出了6.26个百分点。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华为、泛微、用友2018年-2020年研发占比,如下图:

由此而看,泛微虽然坐拥OA上市第一股的荣誉光环,但在产品研发投入上,真的并不高。研发投入低,产品更新迭代自然会大打折扣,用户体验也就可想而知。

泛微上市后研发占比低于上市前

泛微2017年1月上市,泛微官网公开披露的2016年财报显示,在上市的前四年研发投入占比,从13.62%到16.06%。

(数据来源:泛微官网2016年财报配图)

而上市后的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18年12.5%,2019年为12.94%,2020年为13.4%。也就是说,上市后,泛微研发占比都低于上市前的2013年~2016年。

业内人士分析,泛微上市后,为了交出漂亮财务数据报表,提高利润数据,

只能控制研发成本投入。股民只关心的眼前的数据,利润有多少,股票能涨多少,而对于研发投入这种支撑后续发展的数据,没有人会太在意。所以,泛微只能是顺水推舟。

更有犀利的声音指出,泛微目前重心在于资本运作,而非在产品上了。

资本双刃剑OA厂商如何利用

对于公司而言,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将会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助力;利用得不好,将会成为公司成长路上的阻力,资本短期逐利,很难支持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的意图。

三年财报来看,泛微和致远都交出了不错的数据成绩单,但在产品研发迭代上,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而一直彪炳技术领先的华天动力OA在2020年发布了V9.0版,今年初更是推出了V9.02的更新版。蓝凌也在稳步更新版本。

有业内分析认为,上市后,泛微主要精力用于提高各种数据,以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研发投入显得后劲不足,因为资方主要看你收入、利润有多少,谁去关心你研发投入、版本更新啊。

也就是说,作为以OA产品起家的泛微,重心是围绕股市转,而非是产品转,看上去有悖初衷。

那么,泛微没把股市上圈来的钱没投到研发上,又投到了哪里?我们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就可查到真相。原来,泛微营销费用占总营收超过70%,这些营销费用都转给了他们的EBU,也就是自家嫡系的代理商,通过这种高奖励的方式,从而达到高业绩的目的。财经媒体《证券市场周刊》曾专门发文《泛微网络畸高销售费用肥了谁》,质疑泛微的运营方式。

说白了,泛微营收很好,70%都花在了营销上,从而研发只有12%到13%也就不足为怪。

从OA厂商角度分析,企业一定喜欢上市,从股市募集的大量资金,可以让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完成对同业的超车。这也是泛微、致远上市的主因。

但从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只想选择一款质优价廉的好OA系统,谁在研发投入更大、更用心,谁的产品就更好用,更受到客户的青睐。从这点来讲,华天动力、蓝凌反而没有束缚,在产品车道会走得跟快更远。

从长远来看,究竟是走资本市场的泛微、致远,还是走独立自主研发的华天动力、蓝凌,谁能笑到最后,尚需拭目以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