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混合云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混合云市场也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然而,对于有充足准备的青云QingCloud (qingcloud.com)来说,早已在竞争对手之前看到趋势,并牢牢地占据了混合云的领跑位置。据计世资讯最新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混合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跻身混合云“领导者象限”
从入局到领先,青云QingCloud混合云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战略的先发优势。
2012年还是中国云计算市场方兴未艾的年代。那一年,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阿里云对外提供服务仅过去了几个月,国际云巨头Azure刚刚宣布将落地中国,而青云QingCloud则以“中立”身份入局公有云的时代潮流。
很快,人们就发现青云QingCloud的不同之处。在2013年上线了公有云平台之后,2014年青云QingCloud居然开始布局私有云市场。作为CEO的黄允松当时需要花费大量口舌,向投资人和媒体解释“为什么要布局私有云市场”。
这一决策核心的原因是青云QingCloud管理团队提前看到了市场需求。很快,立足于公有云、私有云一体化的架构,青云QingCloud在2014年又顺势推出了其混合云的技术主张,并付诸实践。
从公有云起步,之后快速转战混合云,这一操作实为罕见,但混合云的先发优势的确为青云QingCloud带来了成功。
与同样想要入局混合云的公有云厂商相比,青云QingCloud的布局更早。前者的经验主要在于服务消费互联网用户,而青云QingCloud更懂企业级用户。
与想做混合云的私有云厂商相比,青云QingCloud的公有云与私有云方案融合得更彻底。很少有私有云厂商真正会去做公有云,而是普遍选择与公有云厂商以API对接的方式合作,这就不能构成类似青云QingCloud的一体化架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混合云。
第二件事:一体化的架构设计。
从技术层面来看,青云QingCloud是国内最早实现“公私混托”一体化架构的厂商,以统⼀的技术架构体系贯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行业云等多种云模式,统⼀运维管理⼀体化的混合云架构。
这种架构设计对于青云QingCloud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体化架构,能够让私有云用户享受到与公有云一致的使用体验;
第二,一体化架构意味着数据可以轻松在业务间流转,应用在架构中迁移时也无需重写;
第三,公有云在大规模环境中验证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让其私有云具备了同样的能力。在一体化架构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更新迭代保持一致步调,让云产品演进的步伐更快。
第三件事:扎实的产品实力。
从产品布局来看,青云QingCloud的产品线个个“能打”。
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产品线,覆盖从对象存储到分布式块存储,再到分布式文件存储以及融合存储,支撑起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云平台,能够应对用户对存储产品在性能、容量、延迟以及接口等多方面的复杂需求。
青云QingCloud旗下光格网络SD-WAN,能让企业分分钟构建专属智能广域网,解决企业传统组网的痛点。与传统自组网的做法相比,光格网络SD-WAN的优势非常多,不仅成本低、简单易用,高品质的网络服务对于业务连续性也大有裨益。
依托光格网络SD-WAN的网络连接,加上QingStor存储平台,青云QingCloud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跨平台备份与迁移,为多平台、多环境下的资源管理打下了基础。再结合青云QingCloud旗下iFCloud统⼀多云管理平台,对混合云各个组件进⾏统⼀的运维操作,能够对混合云整体运行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青云QingCloud还有青立方超融合产品线。超融合作为非常主流、高效的部署交付形式,对于其他产品线包括混合云的落地,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