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涨停的青云科技,到底什么来头?

2021-06-04 13:46:57

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波大涨,红多绿少,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股更是整体走强。其中,今年3月份刚刚上市科创板、有着“中国混合云第一股”之称的青云科技(688316.SH)因连续3天涨停,涨幅接近翻倍,得到众人关注。

但青云科技是谁?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来头?为何涨幅如此巨大?一系列问题成为广大股民的心头疑问。

技术立身,混合云+全维能力综合布局

顾名思义,青云科技是“云计算”相关的企业。所以在介绍青云科技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国内的云计算市场。

云计算早已不是个新词,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程度异常激烈,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计算巨头,凭借着资本优势,大打价格战,甚至直接“送”云。2016年,阿里云宣布核心云产品最高降价50%。随后不久,腾讯云给出了最高3折的降价优惠。2017年,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中国电信一分钱中标辽阳市政务云,这样的价格让其他云服务商望而却步。

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青云科技是怎么坚持9年并成功上市的呢?

从官方介绍中我们看到,青云科技对自己的定义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技术领先、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企业级ICT厂商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研究完青云科技这九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线后,我们发现,青云科技敢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技术领先”的公司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可以说青云科技能够在巨头环伺下开辟出一条蹊径,就是靠着本身过硬的技术水平,一是国内率先布局混合云市场,二是具备全维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

2014年,青云科技在国内率先布局混合云市场,从创立便确定了“公私混托一体化”的统一架构发展路径,实现统一交付、统一管理、统一体验,成为彼时全球少数、中国唯一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完全一致架构的云服务商。关于为何选择同别的云厂商不同的打法,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这样比喻:“不同云的形态,就像苹果的iPhone、iPad、MacBook、Watch等,但通过同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无缝打通,体验一致,享受数字生活。”

之后,立足于这一优势,青云科技顺势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将公有云的便捷性、经济性与私有云的安全性、可控性集于一身,降低了用户上云门槛,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广泛应用,牢牢占稳混合云先行者与领先者地位。在今年1月5日,国内权威ICT 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对混合云市场发展趋势、行业参与者和竞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其公布的《2020混合云报告》中,青云科技被列入“混合云市场竞争力领导者象限”。

另外,青云科技的全维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也是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巨头抢夺蛋糕的重要因素。所谓全维,指的是“全栈、全态、全域”全维度的能力:在服务层次上,形成纵向跨越 IaaS、PaaS 和应用平台的全栈云架构,覆盖众多品牌的 ICT 服务;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技术架构实现“公私混托”的一致交付与管理;在场景纵深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实现全域智能和数据互联,为百行千业构筑数字基石。

涨幅明显,云原生+轻资产运作功不可没

占稳了混合云的赛道,青云科技其实是选了一条好赛道。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仅为9.8%。说明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长期来看,云计算行业的三个趋势分别是传统企业上云、混合云和云原生。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青云科技已经完成了公有云-混合云-云原生的转型,能够提供全栈云计算解决方案,在云原生方面尤其突出。

云原生的起点是容器。而容器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云复杂架构的统一化,解除服务商的技术绑定,让工程师像使用水和电一样方便,代表就是“统一开放架构,支持多集群管理框架”的K8s。但K8s仅从理念层面解决了混合多云异构环境的资源管理问题,距离企业生产还有“最后一公里”,比如:如何解决多集群独立问题、缺乏统一管理视角、操作路径长、调度资源困难、效率低等。

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基于K8s构建,可统一管理跨云、跨基础设施的K8s集群,通过极简的人机交互实现CI / CD、微服务、以及多云、多集群运维管理,帮助用户更敏捷地构建云原生应用与统一管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相较于K8s,KubeSphere就像是PC的Windows,K8s则是DOS。也正凭借着“开箱即用”的操作体验,和100%开源,KubeSphere现已成为世界前三的容器平台。

KubeSphere诞生之初就直接对标世界前二、价值300亿美金的OpenShift和以6亿美金卖给SUSE的Rancher,目前大有赶超态势。拿能够展现一个项目生命力,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活跃度来看,在开源容器平台中,Star(收藏)数最多的依次是Rancher、OpenShift、KubeSphere,分别为16713个、7905个、5600个,增速上,Rancher、Openshift、KubeSphere分别为6.98个、3.17个、4.85个,假以时日,KubeSphere超过OpenShift大有可能。

而在2020年已经实现约为200万元营收后,KubeSphere今年第一次供应给商业客户广泛使用,考虑到开源社区的玩法,收入存在一定滞后性,预估订阅付费收入达到4000万,20倍的同比增长,70%毛利率。

另外,轻资产运作模式也是青云科技股票大涨的原因。轻资产运作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崇尚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思想,数据中心100%租用,“青云科技永远都是一个不搞固定资产的公司,我们只搞创新型的新资产,就是轻资产公司。”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底到2021年初,青云科技固定资产从1.69亿元已经下降到1.37亿元,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由于没有资本支出,所以轻资产运作模式下的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会先一步于利润转正。这样来看,青云科技可能会是中国云计算玩家中最先完成自由现金流转正的公司。

资本看好,商业模式+客户标杆增强底气

同时,青云科技也为资本所看好,资本看好青云科技是看中了其身上的两个要素:一是商业模式,二是客户标杆。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相较To C创业,To B显然是需要一个更长等待时间的行业。青云科技的商业模式总结来说是高留存、切换成本高、生命周期长、毛利率前低后高。首先是高留存,根据招股书披露,2017 至2019年以及2020年H1的留存率分别为19.32%、30.38%、38.37% 及 57.41%,逐年提升;其次,切换成本高,私有云的切换成本大概是初始投建成本的30~40%,同时数据迁移还会出现丢包等技术风险;再次,生命周期长,根据访谈,青云的云原生体系用来做客户的IT升级改造,一套做完需要十年的时间;最后,毛利率前低后高,刚开始卖IaaS,因为硬件不是青云科技自己的,所以毛利率只有20%,但随着云原生的进程,PaaS层高毛利的东西占比越来越大,服务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最终可以把毛利率拉到60~80%。

青云科技的客户以行业标杆为主,覆盖银行、保险、交通、制造、能源、企业服务、政府、教育、医疗等行业,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泰康保险、江苏交控、四川航空、中陕核、北师大等。这样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是标杆客户的续费率更高,再一个是有了标杆客户后再谈小订单也会更容易。

另外,从对标企业Snowflake身上,也能找到青云科技未来发展的蛛丝马迹。Snowflake是硅谷云原生数据仓库龙头企业,与青云科技都是2012年成立,做的东西本质上一样。现Snowflake放弃IaaS,聚焦PaaS层,是一家纯云原生公司。巧的是,Snowflake业绩爆发的2018年,刚好是KubeSphere的推出之年,在布局云原生上两者同频共振。再看Snowflake的估值变化,大跌后还有100倍静态PS,翻倍左右的增速。对标之下,以KubeSphere为代表的战略软件2020、2021、2022年营收预计为200w、4000w及更多,充满想象空间。

资本也十分看好青云科技的发展。一级市场投资人中,蓝驰创投总计持有14.15%的股份,经纬中国、九合创投、光速中国分别持有2.91%、1.61%、1.22%的股份。作为青云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同时也是第一大外部投资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认为:“To B创业是一件10年起跳的事情,不做10年没感觉。作为早期投资的一员,我希望这个行业能给梦想多一些时间。”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则认为,随着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青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的区域和行业落地。

投资需谨慎,尚未盈利+成长起爆仍需观察

事实上,青云科技在上市后,保持了短暂的一周左右时间涨幅后一度破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云计算市场整体亏损,尚未盈利造成的。

翻看青云科技的招股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亏损。从2017-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分别实现净亏损0.96亿元、1.49亿元、1.91亿元、0.78亿元。青云科技在招股书中也明确指出,公有云领域竞争较为激烈,预计会持续产生大量开支短期内无法盈利。

但我们也在历年财务看到亮点,如果把公司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拆开来看:会发现今后的战略方向私有云业务是相当不错的,单看私有云,毛利率20%+,年化增速40%+。而且公司2020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现金流和利润亏损都在减少,盈利拐点已经出现。

另外今年会是青云科技的销售业绩起爆点。第一,金融等行业的自主可控加快,对于自研起家的青云科技来说,机会点更多;第二,去年的销售团队改革效果拔群,从被动营销变为主动营销,从只做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省会城市,新设立医疗、教育、政府公共事业和工业制造四大业务板块,在扩充人数的同时,人效也会提升;第三,在IaaS方面,软件定义存储和光格网络产品协同销售,深入挖掘客户价值,无前期销售费用投入;第四,在PaaS方面,今年是容器平台KubeSphere等战略软件商业化第一年,今年预计可达4000万;最后,今年还是上市的第一年,募投资金充足,股东解禁压力倒逼销售进展,马上推出的员工股权激励上下齐心。

“十四五”规划提到,“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循着政策导向,青云科技正在加快云计算、5G、AI、IoT、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成为“新基建”的关键选手。而随着云原生时代的到来,已建立起技术壁垒的青云科技,能否继续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们拭目以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