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在正式申请上市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来确保拟上市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细节决定成败”,CFO作为IPO过程中的“一号位”角色,能否把握好上市准备阶段的各项细节与能否实现一次完美的IPO息息相关。
源码资本【码脑】邀请到药明生物CFO卢韶华女士,从CFO的实战角度分享在上市准备阶段必须要注意的关于企业内部团队搭建和外部中介甄选的四大细节。
首先,CEO与CFO与整个团队的融合至关重要。从企业内部的维度来说,CEO的第一角色是故事陈述者,CFO是协助者。CEO一般都会从本质上坚信自己的创业理念和愿景,并且有热情和能力将整个故事阐述得非常清楚,充满着愿景和理念。资本市场一方面会非常看重CEO的热情、信心和对企业笃定的坚持,但也会要求由一位“靠谱的”CFO用数字模型去核实这些愿景是否可落实,并且成为可量化可兑现的一个估值。因此,在与投资人见面(预路演和路演)的时候,CEO与CFO的配合度、整个团队的融合度、讲述内容的一致度都将受到考验。
第二,锻炼企业内控有助于提升财务预测的精准度。财务部门要与业务紧密协作,理解业务脉搏,IPO之前的财务工作人员不要局限于传统财务的账务工作,而是要积极进行转型,锻炼财务模型搭建和财务预测的能力。可以在上市前的几轮融资即A轮、B轮、C轮的过程中,特别是与大机构投资人接触和培训的时候,锻炼企业内控,打磨财务预测的精准度。
第三,尽早完成财务和法务的搭建工作。由于上市对于财务的要求非常严谨,因此在IPO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尽早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以规范的会计准则制作财务报表,另外也可以请专业会计师为企业内部财务团队做国际会计准则方面的培训,并开始审计工作。这些工作都将有助于CFO更加精准的把握财务脉搏,计划和执行更完善合理的IPO时间表。
第四,发售时认定对企业看好并意愿长期持有的中介机构。有一些机构投资者会在企业IPO之后快速卖掉股票,令企业失去后市维护的稳定性。因此在配售股票时,除了要注意掌握配售节奏和配售量之外,更要注意甄选优质的长线投资者。尽可能挑选那些对企业有信心、有长期关系维护、并且有意愿长期持有股份的机构去定向发售。但从本质上来说,对企业是否有长期信心这一点仍与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业务能力息息相关。